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Basketball Camp 籃球營

在澳洲的運動大環境的確比香港好上許多許多。我差不多找不到一樣事情是澳洲籃球運動是比香港差的。這裏的學業壓力不大,小朋友有空間去發展興趣,父母也樂意和習慣去讓子女參與不同的活動。我女兒現時才二年班,已經是每周就有正規的籃球比賽,而每逢 term break ,這兒又有適合她的籃球訓練營。在女兒的籃球會,像她這樣小小年紀就有機會參與“代表隊訓練營 Rep ready camp" 可以和其它球隊的精英較技,更有機會接受更嚴格的訓練,所以我不能想像有什麼可能澳洲的運動發展會差。

回想在香港的時候,我執教的小學球隊一年只有一個學界比賽,就算要約友誼賽也因為學業壓力而變得困難。在我執教的十年當中,孩子們的訓練次數就由一周兩次變成每周一次,可想而知香港的籃球運動發展有什麼“機會”呢?可憐的孩子們只能讀書讀書再讀書。

這個代表隊籃球營是由女兒的籃球會的母會所籌辦的,參加者都是被邀請的。這個營籌辦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賺錢,因為這個兩天的籃球營收費只是$75,每天由早上十時到下午三時。比澳洲的child care services 還要便宜。(這裏的child care 一天也要$80)當天我看見的不是兩三位教練,而是十多位年輕球員教練,總共用了五個籃球場,有大約一百廿人參加。

女兒屬於最低的年齡組別,所以她的籃框是較低的,並且全都是女生,教練也是兩位女的。他們有整個訓練的程序表,什麼時候休息,練什麼,怎麼練全都有規定。分組比賽也有深淺球衣讓小孩分成兩隊比賽,就連籃球也可以不用帶,全部由場地提供。

這個籃球營有個特色,就是教練是沒有哨子的。全場沒有一位教練有用哨子。教練也不用大聲喝罵,球員就全都按教練的指示訓練。這個方法其實很好,因為教練的哨子經常會給人一種威嚴,但在這兒的教練和球員就像站在同一個高度上,大家的合作並不建立在你的title或職級。除此以外,球員也會建立一種自覺性,因為球員得時刻留心教練的指令,而那是沒有任何擴音系統的。

我回想在香港的訓練,我會看見許多學生在“傾偈”,但這裹卻沒有這樣的事情。無論教練或球員,大家都很融洽。教練不會很嚴厲,球員也沒有什麼壓力,但卻都認真地練習。

要比較香港和澳洲的籃球訓練營,其實並不可以,原因是我女兒的年齡組別在香港是不會有籃球營的。(至今我還未見過較大的年齡組別的籃球營。)我只能說這個我女兒參加的訓練絕對是 age appropriate。

能夠在澳洲參加籃球營,其實真的很開心,看見女兒快快樂樂地打球,內心很感觸。

補充一點:我女兒的表現在當天是異常出色。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籃球營後

上一次談到我女兒去籃球營,她的表現是所有同齡參加者中最優秀的,在訓練最後一天的比賽中她更是十射八中,她的入球佔了80﹪。她在第一天完成後教練給的評語是:very good ,第二天完成後教練說的是:she is awesome!

作為爸爸的我當然開心,我亦明白我女兒的確比同齡的小孩強許多。然而在這個籃球訓練營中我沒有看見其它女兒同隊的隊友,她們當中有幾位都比我女兒強 (雖然都較女兒大)。後來我有機會和其它家長了解,才明白到原來其它家長並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參加 rep team 。原因是她們家中有都有幾位小朋友,一周要為打籃球而出動兩次已很不容易,若參加了 rep team 就更加要再出動額外兩次,這對有三位小朋友的家長來說是很不容易。

其中一位家長告訴我她最希望女兒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學業。我聽了後有點愕然,因為來自香港的我一直以為在澳洲家長都很支持兒女參加運動,想不到事實並不是我想的。

這位家長還告訴我,籃球不是她女兒惟一的興趣,她還有打投球 netball。

作為一位家長,我也因而再次問自己到底心中是否真的希望女兒繼續用心打籃球。是否應當給女兒更多的嘗試?會否因為自己的專業在籃球而使女兒失去了其它她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習機會?

到底給子女多少機會,要讓子女嘗試多少東西才叫合理?

曾經幻想過女兒可以成為澳洲國家籃球隊,希望女兒能夠在球場上飛躍,使爸爸這個香港不得志的籃球教練可以在籃球場上繼續那未遂的夢想。然而這一切隨著時間的飛逝,自己也漸漸明白這並不是自己應有的期許。

做爸爸的應該讓女兒可以完成她自己的夢想,或幫助她尋找她自己的夢想。

現在女兒還只是七歲,爸爸仍然有許多的影響力,但爸爸不會強迫女兒打球。若她喜歡的就讓她打,若她能打的就若她繼續發展,否則爸爸只會在女兒身傍支持她,給她意見,等待她自己去選擇自己的路。

現在女兒還有打籃球,仍然有繼續訓練,也仍然表現出色,仍然被我這個執著的老爸嚴厲批評 ,或許⋯⋯ 一天她真的會在澳洲籃球上寫下歴史。Lets see!